社会救助精准及时有效江西吉安确保困难
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石鼓村,村民叶平香拿出存折算着低保收入,“每个月元,全家3人一个月低保金元,这下心里踏实多了。”
叶平香家里4口人,丈夫外出务工,家里有2个孩子,一个读中专,学费加上开销一学年要1万元,另一个孩子读小学六年级。年,叶平香被检查出身患癌症,这个消息对一家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用家里的积蓄做了诊治后,家中经济状况已是捉襟见肘。南江乡民政所了解情况后,通过入户调查、财产核对,及时批准叶平香家庭3人享受到了全额农村低保,有效保障了困难家庭基本生活。
这是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的吉安市全面实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推行“精准救助、及时救助、有效救助”,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确保最困难群众同步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健全救助政策推进精准救助
在城乡深度贫困人口当中,不少家庭都存在重病、重残、高龄等丧失劳动能力或失能人员,要提高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解决好兜底保障问题,仅仅依靠低保金仍然不够。为此,吉安市完善救助政策,针对失能人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精准救助,提升社会救助综合保障水平。一方面,建立城镇贫困家庭失能护理补贴制度,对城镇低保、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中,需要长期照料护理的失能人员,按照每人每月元的标准落实失能照护补贴资金,帮助解决失能护理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地方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中的失能、半失能实际无人赡养的纯女户老人,参照特困供养护理标准,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照护范围。
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菱塘村村民邓春俚,75岁,早年丧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对象。三个女儿均已远嫁外地,很少回村,邓春俚常年一人独居在家无人照顾,随着年龄增长,她逐渐体弱多病,用药不断。为了彻底解决老人的照料难题,区民政局联合扶贫部门将其纳入河东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在敬老院经常笑着说:“敬老院的护理员比女儿还亲。”近年来,该区先后将14位实际上无人赡养的农村贫困纯女户老人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兜牢了保障底线。优化工作程序确保及时救助
为了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水平,进一步方便群众申请,提高审批时效,同时节约基层工作时间和人力成本。吉安市优化社会救助办理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推进信息化建设。将申请审批过程中和审批后的张榜公示简化为申请时即公示;将民主听证由必经程序改为可选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对家庭财产、收入、致贫原因等家庭困难情况清晰,且核对系统没有预警信息的申请家庭,不再进行民主听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申请人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并独立出具调查报告,确保调查客观公正;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城乡低保从受理申请、审批至发放救助资金的时间从原来至少45日压缩到了30日以内;推进“智慧民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救助事项办理向手机端延伸,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事项自助申请、办理情况手机查询、远程授权核对等服务,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并压缩办理时间。
吉安市青原区滨江街道枫塘村,村民欧阳细姑患恶性肿瘤向当地民政所咨询申请低保问题,民政所所长赵建项接到电话后随即上门调查,通过“智慧民政”手机服务端口,当场受理了欧阳细姑的救助申请,并现场完成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身份证、户口簿、疾病诊断书等资料的拍照上传。10个工作日后,服务平台根据财产信息核对报告和入户调查情况,自动生成社会救助审批表提交街道审批,既保障了困难群众及时享受救助,又将基层工作人员从大量的纸质材料中解脱出来。欧阳细姑拿到低保证后,直言没想到仅仅一个电话,还不到一个月就能享受到低保,真是太方便了。创新救助方式做到有效救助
近年来,困难群众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救助需求不断增长,困难家庭失能人员的护理,重残(精神残疾)人员的照料、康复,未成年人的关爱教育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改变物质救助和非物质救助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吉安市转变救助方式,建立非物质救助的长效机制,更科学、专业、全面、深入地解决困难群众各方面困难。积极推动民政服务机构、村(居)委会、社会组织等按一定比例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非物质救助;探索在乡镇(街道)设立志愿服务站,培育壮大社会救助领域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针对贫困家庭的志愿服务;积极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慈善救助。如吉安市慈善总会连续两年对结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考取二本以上子女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名,资助资金27.4万元。为在吉安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县职业技术中专就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元,全市资助学生名,共发放助学金.79万元。仅年,全市累计救助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余万元。
吉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吉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吉安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目的是为了聚力做好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和有效救助工作,进一步织密织牢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确保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吃穿“两不愁”,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文章: 9岁男孩小便出血,一查竟是膀胱癌致病原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来源:《中国社会报》
编辑:吴双、魏敬专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jc/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