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平民化的日本检查癌症将只需不到7
距离上次日本政府计划将白血病药物纳入医保后不到半年,日本医学界又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一滴尿就能验出体内是否含有早期癌症细胞!
虽说现今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并且部分癌症已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如何能在癌症发生早期发现并抑制细胞扩散,却一直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课题。
不过这项课题似乎又有了新的进展,日本名古屋大学马场嘉信教授及研究人员发明一种尿液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能从被试者提供的少量尿液中检测出多种微核糖核酸(miRNA)的水平异常情况,并通过分析尿液中特定微核糖核酸(miRNA)数量的增减来检测是否患有早期癌症的。
癌症检查成本有望控制在人民币以内
miRNA是细胞分泌物,它被认为与癌症的转移和恶化密切相关,可以反映出多种癌症的早期征兆。长期以来,miRNA的检测技术也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这项技术已经发展了很久,但是最多只能检测出约种不同的miRNA。而马场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采用纳米线材(Nanowire)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只需一毫升受检者尿液,就能检测出种以上的miRNA,是原有技术所能达到的三倍之多。如此一来,通过检测特定癌症相关的miRNA的增减情况,就可以早期发现多种癌症。这一技术将有助于发现患者早期的癌症信号,并且这项检查仅需花费不到0日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元)。
其实早在两年前,日本就已有团队在研究寻找一种最快速便捷的方式,高效、低误差地检测出早期癌症细胞。年,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团队研发出通过一滴血就能同时诊断13种癌症的检测方法。
据当时的报道称,该方法是对癌症分泌的微小物质进行检查。与使用“肿瘤标志物”的现行血液检查相比,其优点是发现率更高,能发现极为早期的癌症。
尿液检验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
现行的癌症检查我们称为“肿瘤标志物检查”或者“肿瘤标记物检查”,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原理也十分简单,就是拿已知的肿瘤样本指标与被试者血液中指标进行比对,其中指标如果超出正常值,那么就可能有患癌风险。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癌症细胞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已有很大提高,它为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更确切的依据。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很庞杂、单个标记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往往偏低又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肿瘤标志物并不是肿瘤诊断的惟一依据,临床上需结合实际症状进行综合考虑等等……因此,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也并非能保证%检测出癌症细胞。
虽然我们已经能够检测出近种miRNA,但是如何发现特定miRNA数量的增减呢?另一研究小组用到的是微生物线虫来进行筛查,因为线虫拥有比狗还灵敏的“嗅觉”。
利用微生物作为癌细胞的指向目标
线虫对于癌症患者的尿液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研究团队做过试验,当将线虫放置在由正常人尿液与癌症患者尿液组成的培养皿中,线虫会慢慢移到癌症患者的尿液所在处,而微生物线虫的长度约为1毫米,理论上来讲,这是一种能用肉眼可见的方式来判断人体器官中是否带有癌症细胞,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误差,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利用此方式去精确查出癌症发生部位。
目前,利用这一方法可检测出0期至1期的极早期的包括胃癌、大肠癌、肺癌、乳癌、胰脏癌、子宫癌和前列腺癌等,检出率高达90%,受检者检测时无任何痛苦,经济负担轻,容易实施推广,大大降低精密体检的成本和门槛,及时发现极早期癌症,完全治愈率大大提高。同时,研究人员也指出,除癌症外,该技术有望用于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基本的早期检测。
科研成果源自于意外发现
关于线虫能被癌细胞吸引这项成果的发现,也算得上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这件事还得从年医院收到一位鲭鱼过敏中毒的患者说起。据当时的主治医生回忆,在治疗中偶然间发现,通过食用鲭鱼后进入患者体内的线虫聚集在了胃壁上,就这一奇怪的现象,主治医生在进一步观察后发现,线虫聚集的地方,正是癌细胞所在的位置。
这个现象引起了当时主治医生的极大兴趣,找到了当时还是九州大学助教的広津崇亮,两人合作一起研究这一现象,而这与之后马场嘉信教授及其团队通过检测人体内的miRNA数量判断癌症细胞的方式不谋而合。后来,九州大学助教広津先生便成了主攻这个方向的新公司的社长,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将在年投入使用。
日本人的癌症检查率长期停留在30%左右,这一新检测方法的兴起,对于日本人早期癌症的发现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癌症检查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尿液检测癌症的方法也适用于儿童癌症检测,因为这对那些害怕针头的小孩子来说,是个好消息。
日本在医学以及民生福利上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也有目共睹,从白血病、癌症的特效药纳入国民医疗保险、孩子的教育逐渐实现免费化,这些利国利民政策的一一出台,对于生活在日本的人来说都是幸运的事情。
文中信息、图片来源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jc/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