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上癌症的当警惕医疗伤害转给需
《不要再上癌症的当》是日本医疗界人士近藤诚的著作,被引入中国出版多年了,也曾有地方报纸对该书做了连载。之后,这本书一直饱受争议。
书的副题是《揭穿"只能活3个月”的谎言》,从题目上看,好像本书是为驳斥一个谎言而写,我们不知道在日本这样的谎言会有多普遍,在中国这样的谎言我们也时不常地会听到。
其实,在这本书里,作者质疑的是针对癌症的主流治疗手段,并对癌症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因为反主流的鲜明态度,所以本书引起争议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就是在日本,它和作者也理所当然地引起过舆论风波。褒扬的,说作者是“医界良心”,贬抑的,说作者是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
那么,这本书究竟讲了些什么,给作者招来如此截然对立的两种评价呢?
我试着归纳一下书的内容,尽量避免断章取义:
首先,作者否定了医生对癌症患者随便作出“死刑判决”的做法,指出“还有几个月可活”说法的欺骗性。 其次,指出癌症患者还能活多久不是医生说了算,多数患者治与不治,寿命都一样,别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接着,作者试图解开癌症的“真面目”。他认为,癌有假性癌和真性癌之分,假性癌不治也不会危及生命,真性癌治了也不会延长寿命,而日本的主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病灶、化疗的危害极大,手术成功不等于癌症治好,动刀子反而会引起癌症大爆发,不仅无助于病人延命而且可能适得其反,某些癌症适合采用危害较小的放射疗法,不建议用所谓的“先进”疗法做试验,免疫疗法对癌症无用,早发现早手术毫无意义。 接下来,作者称欧美的常识是“抗癌药物=毒药”,化疗能暂时压制症状,但之后癌症一定会卷土重来,化疗有的只是副作用和折寿效果,所以,化疗不该成为常规疗法,而没用的化疗在日本如此猖獗,是由于制药企业操控的结果。 同时,作者认为体检是“招徕患者的手段”,有百害而无一利,医疗照射对人的伤害比核电事故更可怕,做不做体检死亡率都一样,病人不要轻信检查数值。 最后,作者对癌症患者该如何就医、如何生活提出建议,鼓励病人直面死亡、珍惜当下的生活质量。以上就是《不要再上癌症的当》的内容。观点比较多,用一句话总结作者的意见:
真性癌发现时就可能已经转移了,以避免转移为目标的病灶切除手术和化疗有害无益,要把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在首位,正确的治疗应该是:与癌症共存,只对晚期癌造成的疼痛进行控制。书中,作者引用大量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对日本国内流行的癌症疗法进行了剖析和揭露。
读到这里,您也许明白作者被毁誉的原因了。
对照日本,其实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中国的癌症患者大多也会有日本癌症患者一样的命运。流行疗法和近诚藤的主张,哪个更加合理,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评价。
我并不认为近诚藤的意见一定把握了癌症的真相,但他的著作提供了不一样的认知视角,给广大患者建议了另一种可能的选择。
据我的经验和观察,中国癌症患者对癌症治疗的知情权是非常不乐观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权通常不在患者手中,用什么手段治疗通常是“被选择”,个中原因极其复杂。
如果对不同的医疗体系都有全面了解,就会知道,癌症和其他疑难杂症的治疗其实可以有多种选项,只一种选项是不正常的。
治疗方案“被确定”,不仅源于人们的无知,有时还源自人的邪恶和愚蠢。深入了解尽可能多的疗法及各种疗法的利弊,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要再上癌症的当》无论是否值得全部采信,总是有助于人们接近真相的,这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无论怎样,任何误导造成的伤害都是罪恶!减少和避免误导,只有兼听则明。
至于毁誉人和事,审查下动机很重要:是维护自己的“奶酪”和权威性,还是真正出于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需要声明一下,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真性癌是治不好的——我个人是无法认同的。虽然我的职业不是医生,但依我对各医疗体系的了解,就算是晚期癌症,也是有治愈的希望的。
绝大多数疾病,只要找准了病因,用对了方法,都有治愈的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后我将陆续撰文分享。
鹏哥同学给鹏哥同学点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jc/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