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寿寺中医院提示癌症的几个信号
根据WHO估算,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84.1万例,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病例的46.7%。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年我国肝癌死亡病例数达39万例,仅次于肺癌排在第2位。
我们在恐惧、担忧的同时,不妨也将目光移到“罪魁祸首”肝癌上来看一看到底它为何可以轻易夺去一个个生命?
中国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仅有23个月,而邻国日本,则高达60个月。同样是肝癌,中日生存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
因为,日本73%肝癌发现的时候是早期!早期发现,才是提高患者生存的根本!
肝癌为何发现就是中晚期?
肝癌可怕的,不止是发病率高,更可怕的是大多数肝癌检查出来就已经是中晚期了!为什么已经有了肝癌却还没有异常表现呢?因为肝脏是“哑巴器官”。
肝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通常只要有一小部分的正常肝脏就足以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如果一个人的肝功能正常就误以为他的肝没问题,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
肝脏除了表面的包膜并没有痛觉神经,所以肝癌的早期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如果出现了肝痛、黄疸等临床症状,一般检查出来都是中晚期了。
哪些人容易得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占发病多数。其他因素还有:
过度饮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
如何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高危人群
慢乙肝、丙肝和非病毒性肝硬化:每间隔6个月超声检查+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筛查。
极高危人群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肝硬化:每间隔3至4个月超声检查+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筛查。
我国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也指出了肝癌筛查的要点:
借助肝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1次检查;对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AFP-L3、异常凝血酶原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进行早期诊断。
不必过于恐慌——癌前病变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刹车”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干预方法:
1.检查: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个月~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2.积极治疗: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
3.戒烟限酒,避免过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zd/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