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年了地球内部怎么还和太阳表面一样
众所周知,地球内部如洋葱一样逐渐向下分为数层。最外层是地壳,向下则是地幔,之后才是地核。
并且越向下温度越高。据前苏联当年打下的科拉钻井的数据显示,地下5公里的温度就有70度,12公里时更是达到了度。
且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现在,科拉超深钻井依旧是垂直深度最大的人工产物。但可惜也仅有米,才比马里亚纳海沟深多米而已,离打穿地壳还远着呢。
毕竟承载着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的地壳的厚度有70公里,而至此向下公里范围则是地幔,由富含铁和镁的硅酸盐岩石组成,是地球上最厚的地层,温度也高达恐怖的摄氏度。
但这还没有达到地球最深处,里面还有一个半径约有公里的地核(约是月球的两倍大),因此温度显然还能更高。
研究显示地核分为内核与外核,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密度极高。所以别看其体积虽仅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2%,但质量却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
且据推测外核是熔融态或液态,其与地幔之间的边界的温度能接近摄氏度。而在外核和内核的交界处,温度更是直接翻倍,超过摄氏度,和太阳表面差不多。
要知道在这个温度下,几乎所有的东西,包括金属、钻石等物质都会蒸发成气体。只不过由于地核在行星深处,那里的压力同样高的恐怖,才导致它能保持液态或固态。
而要说地球内部为什么能这么热,显然不是因为阳光,毕竟光线还不能穿透地表,到达地球深处。
所以深究起来,地球内部的高温还要与地球诞生的过程脱不开关系!其起源于46亿年前的一颗超新星爆炸,大量元素由此被送至宇宙各处!
再加上引力的作用,各种物质又开始聚集,并逐渐形成以太阳为核心的太阳系。其中较轻的元素形成了太阳,或是木星这样的气态行星,较重的元素则结合成了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
重要的是要形成地球大小的岩石行星,差不多要有10亿个直径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体。因此可想而知,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必然经历无数次行星、彗星不断的撞击。
所以星体的动能,经过一次次撞击转化为内能并积攒下来,也就成了地球内部热量的初始来源。而且其实在地球诞生之初,不仅内部,整个地球表面也都处于熔融状态。现在的地球表面已经是冷却过后的了。
只是地球内部的冷却速度要慢上很多,因为在地球诞生之后的时间里,大量放射性元素已经沉积到地球内部。而它们的衰变后不断释放出的热量,便让地球实现长时间保温。
再就是地球与其他天体间的潮汐效应,如月球和太阳,也是地球内部能保持高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天体与天体之间存在引力,我们地球上海洋的潮汐,就是在月球与太阳等一些天体的引力之下所产生的。
且在引力的拉扯下,不仅仅是海洋,整个地球都会发生轻微的变形。而随着变形产生的所摩擦能够生出热量,所以也为地球内部提供着热能。
此外,地壳的隔热效果也不错。仅70公里的地壳薄的就像鸡蛋壳,却完美隔绝了度的地幔与只有冰冷地表。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这也正是地球内部连续几十亿年,保持与太表面差不多温度的秘密。
不过地球要是突然凉了会怎么样?答案很明显,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也会一起凉凉!一旦地核彻底凝固,地球也就失去了宝贵的磁场。这是因为地球的磁场,是由液态的地核外层循环往复,不断流动产生的。
而如果没有了磁场,地球最终会演化成像水星和火星一样的死星,没有生命能够存活。毕竟磁场是帮助咱们躲避太阳风暴的袭击的关键,是生命免受宇宙射线、以其他各种辐射威胁的保护伞。
比如要不是磁场,农作物就会因受到强紫外线辐射而减产,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减弱。海洋中的藻类、鱼类也将大量死亡。更严重的是,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因辐射而患上癌症加速死亡。所以幸好地球一直没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zl/1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