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能治愈癌症癌症晚期患者到底能不能
作者:闵
现如今手机媒体将信息传播的速率进一步提升,给众多网民带来了铺天盖地、各种各样的消息。广大抗癌战友们也不例外,抖音会主动推送抗癌相关,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一些中晚期患者幸运地接受手术的消息,这无疑让很多暂无手术机会的病友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四处打听哪里可以给晚期患者做手术。
可各位是否想过假设晚期手术毫无风险又能延长生命,医院还不推广,难道真的是手术技术有限?本篇就简单为各位梳理此间利弊,望能帮助各位客观冷静的看待“晚期手术”这件事。
能下得了手术台就是成功?大家对于手术二字的渴望基本都是源于对治愈的渴望,希望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挖去,感觉体内没有肿瘤存在了离康复也就不远了。大多数人对手术的认识也只是类似拿把刀子挖土豆上烂洞,评估医生手术能力以及手术获益的标准基本就是能不能从手术台上活着下来,只要能给开刀、能从手术台上活着下来,那就是高手就是手术成功了,可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肿瘤和土豆上的烂洞终究是不同的,土豆本是死物,烂洞多了多挖几次就好,人却不能没有限制的切除,并且癌细胞极其狡猾,哪怕被切除后仍可能再次复发转移,因此不能将手术看成是一锤子买卖,眼光要更加长远,结合后期的复发率或者更直接的总生存率来评估。
举个例子,年曾有统计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不做辅助化疗巩固的两年生存率依次为96.2%(IA)、85.8%(IB)、64.4%(II)以及57.5%(III),仅以两年为限就能看出从I期到III期的总生存率是下降的,若II-III期患者术后做了辅助化疗,2年生存率则提升至82.0%(II)与76.4%(III)[1],即表明手术之后再辅以化疗巩固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手术并不是终点,一刀并不能解千愁,安全下台反而只是起点,评估手术获益最终还是要看总生存期是否有延长。
为什么主流不推荐中晚期手术?通过前文,大家应该认识到评价手术并不仅仅依靠眼前可以看到的结果,还要从长远结果来评价是否有手术价值,是否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
1
年一项随机对照研究[2]给名IIIB期非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现在称之为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其中有5(61%)名患者化疗有效见肿瘤缩小,有21名患者因某些原因被排除,其余2名患者随机分配至放疗组与手术组(放疗组不接受手术,手术组仅手术),实际接受放疗名,实际手术名。
结果手术组有62名患者未能完全切除而接受术后放疗,5年总生存期方面放疗组vs手术组为17.5个月vs16.4个月,5年总生存率方面放疗组vs手术组为14%vs15.7%。整体而言,两组间在生存期方面效果无显著差异,手术并未延长IIIB期患者的生存期。
2
年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对入组的III期患者先进行化疗与放疗治疗,再将治疗后无进展的患者1:1随机分入手术组与放疗组(即患者不接受手术而是将放疗总剂量补足至61Gy),手术组共名患者,放疗组共名患者。
5年生存率方面放疗组vs手术组为22.2个月vs2.6个月,5年时存活患者数量方面放疗组vs手术组为24名vs7名,两组数据均无显著差异;手术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PFS方面,5年时手术组仍有2名患者未复发,而放疗组仅有1名,大部分都在1年左右复发或出现进展;手术组有16名患者因治疗原因而死亡,放疗组仅4名。
另外,部分IIIB期患者可能由于非技术方面原因切除不干净,而这种不完全的切除可能会导致总生存期减少[4]。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至此,我们需要形成的观念有两条:
1.手术成功与否不仅仅是看能不能活着走下手术台,长久的生存期才是更加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zl/1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