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国家癌症中心第五届肿瘤分子病
国家癌症中心第五届肿瘤分子病理检测标准化应用及质量控制研讨会暨第二届中美肿瘤诊断病理高峰论坛于年9月2-5日在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国家癌症中心主办,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卫生计生委国家病理质控中心分子病理组、中国病理医师协会分子病理委员会、北京市病理学会和全美华人病理医师协会(ChineseAmericanPathologistsAssociation,CAPA)。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赫捷教授担任会议名誉主席,中医院病理科主任吕宁教授和CAPA现任主席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病理系王华敏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中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应建明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共有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病理专家、学者及从事分子检测人员参会,包括医院、医院病理科主任近百名。
9月3日上午,赫捷院士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对国内外病理专家、学者来到国家癌症中心、中医院参会表示热烈欢迎,赫捷院士指出,病理诊断在肿瘤精准诊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病理诊断的质量直接影响治疗疗效。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对分子病理检测的要求逐步增加,本次会议重在规范分子病理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他希望国内病理界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加强质量控制,为肿瘤精准治疗保驾护航。随后中国医医院副院长陈杰教授代表国家病理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北京病理学分会致辞。吕宁教授及王华敏教授分别代表中方和美方致辞。此次会议特邀主讲及主持嘉宾还包括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病理系杨熙明教授、MDAnderson癌症中心病理系龚云教授及孙晓平教授、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系蔡国平教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唐平教授、布朗大学Alpert医学院王丽娟教授、梅奥医学中心医学院实验医学及病理系翟启辉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病理系及实验医学中心徐浩东教授,卫生计生委国家临检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医院杜祥教授、病理科主任王坚教授、病理科副主任周晓燕教授、山灵教授,医院病理科主任云径平教授,医院病理科主任孟斌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波教授、高子芬教授,医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曾瑄教授,医院病理科主任石怀银教授,医院病理科主任刘东戈教授,医院病理科主任沈丹华教授,医院病理科主任笪冀平教授,中医院薛丽燕教授,医院叶丰教授等。
肿瘤精准治疗依赖肿瘤精准诊断。准确的肿瘤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检测是肿瘤精准化诊疗路径中的决定性环节。随着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临床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对分子病理新技术应用及检测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会议以肿瘤分子病理检测标准化应用及质量控制为主题,中美双方专家结合大量的病例展示及研究进展进行了专题讲座,包括肿瘤分子病理检测的新技术、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应用规范及质控、肿瘤常规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标记抗体及抗体组合的更新及优化等,分享了中美病理同仁的最佳肿瘤分子检测流程优化和标准化实践。本次大会新增“病例讨论”环节,中美双方的专家充分准备并汇报了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结合病例对病理诊断及分子诊断标准及可能遭遇的诊断陷阱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与会者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中医院病理科多位教授参与点评,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举办了每期5天共两期分子病理技术培训班,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注重检测标准与规范,囊括所有分子病理技术,侧重血液检测及高通量测序平台技术,培养国内更多分子病理检测人员。
此次论坛在上一届论坛的基础之上,将国内外肿瘤诊断病理专业的专家资源进一步的整合,为我国病理医师相互学习交流、获取更多实用性和指导性认知及思考搭建了广阔平台,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病理诊断水平,对我国肿瘤诊断及相关分子病理检测的健康发展和肿瘤病理医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纹上,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zl/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