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丙肝病毒后还得肝癌,危险因素有哪些
日前,有研究者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文章内容评估了丙型肝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后的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和发生率。
结果显示,经干扰素治疗后获得SVR极大地降低了HCC的风险,但未完全消除,治疗时已存在肝硬化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HCC的风险显著升高。
研究数据包括了~年进行HCV检测的个人数据,并与他们就诊、住院、癌症、处方药和死亡率等资料相关联。研究者针对其中接受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HCV感染者,从治疗结束后随访至诊断HCC、死亡或年12月31日。
在例接受了抗HCV治疗并有足够资料进行分析的患者中,57%(例)达到了SVR。SVR组和非SVR组随访的中位时间为5.6年(范围:0.5~12.9年)。HCC发生率(每千人年)在SVR组和非SVR组分别为1.1和7.2,肝硬化人群的HCC发生率(每千人年)更高:SVR组为6.4,非SVR组为21.0。
多因素比例危害模型分析显示,SVR与低HCC风险相关,部分分布危害比(SHR)为0.20,而肝硬化、年龄≥50岁、男性和基因3型都与较高的HCC风险有关,其中,肝硬化的SHR为2.61。在达到SVR的患者中,肝硬化、年龄≥50岁和男性,均与较高的HCC风险有关。
这提示我们,对于晚期肝纤维化患者,即便治疗后获得了SVR,也要持续监测HCC。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zl/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