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说中国癌症年轻化是件大好
最近,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
“感觉癌症越来越常见,身边患癌的年轻人
怎么越来越多了?”
确实,这样的感受并非子虚乌有。
不仅是我们身边的案例,就拿屏幕前熟悉的明星们,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他们罹患癌症的不幸消息:
43岁的音乐人赵英俊因罹患肝癌走了;
23岁的演员徐婷因淋巴瘤不幸离世;
33岁的歌手姚贝娜罹患乳腺癌去世;
……
甚至在前不久,曾参加某选秀节目的偶像练习生蒋智豪发文透露,自己已经患上了肺癌,并且已处于晚期。
所以,中国的癌症,正在面临「年轻化」危机么?
我们每个人,又能为自己和家人,做些什么呢?
「癌症年轻化」是危机,同样也是转机首先,我们需要回答上文提出的问题:中国的癌症确实正在朝着「年轻化」发展。
下图是由国家癌症中心刚刚发布的最新中国癌症数据统计。从折线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20岁开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患上癌症的风险就开始急剧增高:
这样的情况在某些癌种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例如我们常见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有个江湖诨号,叫做“不死的癌症”。但它的发病率,却是近年来“狂飙”最快的癌症之一:
最近二十年以来,中国患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上涨了超过10倍!最近几年更是以每年超过20%的增长速率在上升。而主要患病人群,则是以30岁-50岁之间的女性为主;
还有一个例子也非常典型:
上图是乳腺癌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趋势。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从年开始,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
很明显,无论是身边的案例,还是从中国癌症的大数据来看,患癌的年轻人都在不断增加。
但面对这样趋势,为什么我们还会给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癌症的年轻化是件“大好事”?这就要从甲状腺癌发病率飙升中掩盖的真相说起:
我国学者曾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甲状腺癌诊治现状的文章,探寻甲状腺癌为何发病率如此飙升的原因。
首先,作者进行了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回顾。通过调查,作者发现-年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保持着高达20%的年增幅。这个增幅速度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到底是什么特殊原因,导致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如此之高?
通过患病人群的反复对比,作者得出了一个让人费解的答案: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升高与人均GDP相关,当某个地区的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就能带动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近1倍——其中女性增加0.93倍,男性增加0.90倍。
这是什么奇怪的关联性?人们富裕了,反而带来更多的甲状腺癌?
继续探究下,作者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越是经济发达,越是健康意识明确的人群,甲状腺癌检出率越高。因为他们接受体检的频率更高,超声很容易就可以发现隐藏起来的“恶魔”。
也就是说,不是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而是更多癌症被更早的检查出来了。
支持这个结论最好的证明,就是作者发现尽管甲状腺癌保持着每年约20%的高速增长势头,但甲状腺癌的死亡人数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
这其中固然有甲状腺癌治疗难度不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发现癌症的时间提前了,治疗难度就相应下降了不少。
与甲状腺癌类似的,乳腺癌也有着同样的情况。乳腺钼靶如今已经是女性体检的一个常规项目了,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觉醒,年度体检在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更多的乳腺癌在早期被发现,造成发病率上升的同时,治疗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早发现,早治疗。所以我们说,中国癌症的「年轻化」是件大好事。
癌症「年轻化」的其他原因当然,造成癌症「年轻化」的原因一定是多样的,体检的普及并不是其唯一的因素。
以乳腺癌为例,脂肪摄入、体重变化、月经初潮年龄、哺乳以及生育模式的改变,都或多或少,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响了乳腺癌的发生;
而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富贵病”,跟生活习惯变化(蔬菜少、久坐、肥胖、加工肉多、吸烟饮酒等)密切相关。
事实上,年轻人患癌还是一个相对罕见的事件。虽然患癌几率在不断增加,但它的基数依然非常小,如果你不到30岁,每年患癌的概率大约是万分之六多一点儿,70岁的老人,患病风险是20岁年轻人的倍以上。
你可以努力达成的目标当然,我们绝对不能说年轻人患癌是个小概率事件,就放纵自己的坏习惯继续发生。
癌症都是从一点点坏习惯的积累,日积月累产生的。
如果把我们的健康看作是一个银行,那每一个坏习惯,都在悄悄偷走我们的健康储蓄。
如果不合理「规划理财」,那等年纪大的某一天……银行就突然倒闭了。
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健康、无负担地活到老,每个年轻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在生活中做出一点点小改变。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做的预防事项包括:
如果你超重了,请减轻体重到正常范畴;
尽量多运动,就算在格子间上班,也要保证每天30分钟的快走或慢跑,不要久坐;
控制糖分摄入,控制盐分摄入,多吃高纤维蔬菜;
不要吃65摄氏度以上的烫食(包括滚饮);
戒烟;
戒酒;
接种HPV疫苗;
从30岁开始,每年接受体检。你需要注意这些内容:定期检查乙肝疫苗状态,及时补打乙肝疫苗;每5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切除高危息肉;每年接受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查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及时治疗;每年进行乳腺钼靶、B超等常规影像检查。
癌症并不可怕,一点点的积累,就能让你远离癌症困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ibzd/1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