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发病率连年攀升,6大危险因素就藏在
医者部落精选
※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宫颈癌疫苗什么时候接种效果最佳、性价比高?
※一次讲清:HCG、孕酮和流产的“三角关系”
※多图带你看懂阴道镜
※协和郁琦教授:月经过多和过少
※产后慎用束腹带
※“产后发汗”发的不是汗,是命!千万别去做!
※性激素六项的临床意义
※35岁生娃VS25岁生娃到底差多少?
※为什么要做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疫苗打不打?医院专家倾情解读
生活富裕了,日子过好了,却未必过得健康,很多疾病的患病人数只增不减,像大肠癌,在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我国更是大肠癌的高发地区。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大约只占全球总人数的17%,但大肠癌患者在全球的占比却达到了31%!每年因肠癌死亡的人数约为20万。
为什么这么多大肠癌患者都在中国?看看这些危险因素你有吗?
1肠癌的6大高危因素
很多人都占了
1家族遗传或疾病史肠癌本身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相对会更高:
①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
②本人有肠息肉历史,或者一级亲属有肠息肉史;
③有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
2两种“胖人”肥胖,至少会增加14种癌症的发生风险,而这其中就包括大肠癌。
但肥胖也各有特点,近日,发表在英国权威医学期刊《BMC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对于肠癌,男女各有“危险体型”。
男性,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患癌风险更大——男性BMI每增加约4.2千克/平方米,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3%。
女性,较高的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患癌风险更大——腰臀比每增加0.07会使女性患癌症风险增加25%,而男性只增加了5%。
正常标准:BMI在18.4~24.9之间;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3血糖高高血糖是个危险的指标,指标异常的人,患肠癌的概率增加27%,死亡率也明显增加20%。较高水平的胰岛素会对结肠粘膜进行攻击,造成改变,诱发肠癌的发生。
而且血糖高的人,处于40-50岁年龄段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腺瘤,也就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4吃错肉高脂饮食是肠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尤其是喜欢吃这4类肉的人更危险!
①加工肉加工肉指的是经过腌渍、烟熏、发酵或其他用于增强口味或防腐处理方式制成的肉类制品,包括火腿、热狗肠、熏肉、牛肉干等。
这类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级致癌物,长期大量食用,增加癌症风险毋庸置疑。
②烤肉肉类食物在高温下,蛋白质及氨基酸会发生热解,容易分离出一种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的化学物质——杂环胺,而且烤得越焦,含量越高。
另外,在烤制的时候,还容易产生苯并芘,进入人体后会对基因造成损伤,增加癌症风险。
③半生不熟的肉很多人在吃肉的时候喜欢吃七分熟甚至是五分熟的肉,还有一些日料中的刺身等,甚至还喜欢生食。
而未经过充分加热熟透的食物中,可能会有寄生虫、细菌等,吃了容易造成肠胃不适,甚至诱发溃疡及糜烂,增加肠癌风险。
④红肉红肉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铁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但是长期摄入太多就不行了。
因为吃太多红肉可增加胆酸和胆固醇代谢物,会增加肠腔内厌氧菌含量,久而久之易引发肠道息肉或肠癌。
5不良生活习惯①喝酒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请客吃饭时喝点小酒总是不可避免,对比近几年的数据,中国饮酒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而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酒超过4杯,患肠癌的风险升高21%。还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将酒精转化为致癌物乙醛。
②久坐久坐的人,肠道、胃部蠕动减弱减慢,代谢废物、有害成分等易在结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而且久坐还会使得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结肠癌风险就更高了。
③灯光各色灯光、电子屏幕等人造光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但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夜间暴露于人造光,尤其是蓝光,也会增加大肠癌风险。
研究者推测,可能与褪黑素的产生有关,昼夜节律受到影响后,间接影响机体健康。
所以别再熬夜刷手机、玩电脑了。
6压力大上学时候的成绩压力,工作后的升职压力,中年时又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养育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使得很多人处于急躁、易怒、紧张、焦虑、忧虑、抑郁等情绪中。
而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因为长期精神压力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引起肠道粘膜血管收缩,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炎和溃疡的发生。
2预防大肠癌,其实并不难
1吃对肠道的“保护伞”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可吸收水分,有效缩短排便时间,从而降低致癌物质与肠黏膜作用;其次,膳食纤维经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能改善肠道微环境。
②适当摄入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调节肠上皮稳态,通过抗增殖、促分化、促凋亡及免疫调节等途径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有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血清维生素D,可降低肠癌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③适度补钙:充足的钙质不仅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还可以预防肠癌。
钙质可以吸收并结合肠道中的脂肪酸、胆汁酸等致癌物;同时,钙会影响细胞生化反应,调节细胞生长,从而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平时可以吃虾米、花生、豆制品、奶酪等含钙较高的食物,但钙剂的补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早发现+定期体检①肠道的“求救信号”*大便中带有脓液与血,或者便隐血;或是不明原因贫血;
*经常肠胃不适,要么腹泻、要么便秘;
*持续或间断性的腹胀、腹部疼痛;或肛门附近有肿块;
*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排便次数增加。
如果你的身体有这4种症状,要尽早做筛查!
②肠镜筛查一次肠镜检查正常,等于买到5-10年的放心。但调研数据显示,97%的结直肠癌患者患病前未做过肠镜筛查。而结直肠镜检查率低是导致中国肠癌发病率、死亡率高的主因之一。
肠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直到大肠,所到之处,病变几乎无法藏匿,堪称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建议45岁后,能定期去做肠镜检查。
来源:我是大医生官微。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对于妇科和生殖专科医生来说,掌握性激素在正常月经周期的分泌规律,时间节律特征,才能更好地解读性激素检查报告……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lcbx/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