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减轻临终
温馨提示: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手术与放化疗治疗未必是最佳选择:
我父亲年9月被确诊肺癌晚期,年生人,时年71岁。由于我曾经服务过一个药企,女儿是医药大学学生,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经过多方考虑,最后还是决定不开刀,不化疗出院回家。这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此处不足参考,也不想说明什么,只是记录事实如此而已。
人有生就有死,没人能逃得掉,有的只是迟或者早,痛苦与不痛苦的区别,有的是病,有的是命,是病治病,是命认命,理智对待就可以了。从确诊到放弃开刀、化疗,我都和父亲做非常明确的交流,不隐瞒病情,不隐瞒我的观点,今天回头看,我觉得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出院后直至年2月,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父亲选择中药调养,为了避免广告之嫌,我就不说明什么中药了。在这期间,没有任何痛苦,病情也未见明显加重,行动自如,我想这是我们为父亲争取来的有价值的两年半时间,这是值得欣慰和感恩的。
年2月,其实就是年的春节,父亲开始出现腰痛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确定已经骨转移,其中一节脊椎需要开刀固化治疗,在不能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不能保证其它脊椎在出现类似情况。我们分析其实这种治疗徒增痛苦而毫无积极价值,所以还是选择放弃。
选择多种止疼方式,先轻后重,尽量延后吗啡的使用时间:
由于痛苦加重,行动受限,所以我们选择找一个24小时护工,并开始服用止痛药,在此之前因为没有痛苦,所以只服中药,未服止疼药。前后六个月,从最初的每天两颗,直到今年7月底的每天六颗,由于考虑到病情发展,也知来日无多,所以只以减轻痛苦为目的,不考虑是否有其它负作用,疼了就加量。这六个月里,我父亲行动已不能自如,但痛苦基本上没有发生。
到今年8月初,父亲的下肢因为骨转移导致逐渐麻木直至瘫痪,这种恶化也在意料之中的。止疼药的效果在后期似乎不能完全有效了。我们选择挂点滴的加服用止疼药,这样又维持了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基本也处于无痛状态。
8月中下旬,我父亲已经不能自己大小便了,所以采用助便治疗,同时开始注射吗啡止疼,直至临终前两天进入昏迷状态,吗啡一直起到止疼效果,最初8个小时一针,一直到最后6个小时一针。
临终前一周左右,出现脑转症状,但这种症状也是间歇性的,大多数时候是清醒的,微笑的。临终前三天不再吃东西了,昏睡,喝水,醒来也是简单的聊几句然后再睡,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醒来的时间越来越短,从十几分钟,到十几秒钟。临终前差不多20个小时,醒来,告诉我呼吸有点不够,憋的难受。我们又给他注射了一支吗啡,从此没有醒来,呼吸由急促到逐渐停止。
癌症晚期,我个人的理解是不可救治的,唯一可以争取的是多一点高质量的生存期与减少临终痛苦。因为我确实没有看到一个肺癌或者肝癌晚期患者能够通过开刀或化疗被治愈的病例,我所见的或所听说的不过是在经历一个或多个更痛苦的治疗后得到一个短暂而低质量的生存期,我觉得这是不人道的且无价值的。
好多人或医生会告诉你病人临终的痛苦,是因为作为终极止疼药的吗啡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衰弱止疼效果,到了生命的最后,病人往往面临极大的痛苦而家属则无能为力。所以我们一直寻找各种办法来避免过早的使用吗啡。在我父亲临终前的7个月左右只服用止疼药止疼,当止疼药的药力不足时再加上打点滴来延缓吗啡的使用时间,我父亲在临终前一周才开始使用吗啡,所以一直到最后,吗啡依然是很好的止疼效果。
我不是医生,所以无法肯定这是不是普遍性的正确的选择,还是属于个案。但在我父亲身上确实没有发生医生以及一些病人家属所描绘的痛苦。所以我愿意分享出来,愿天下癌症晚期患者多一点高质量的生活和少一点痛苦的结束。
为何查出的乳腺癌,多数是中晚期?早期有哪些症状比较明显?
48岁男子,脑梗复发离世,医生提议:一个习惯不改,小心脑梗上门
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常见的癌症有哪些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jc/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