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癌症妈妈的自白向死而生,我才找到了人

死亡是每个人逃脱不了的课题。而同样的,死亡也是最精准的教育。

于个人,与孩子,它有它最独到的方式教会人成长。

在我们身边的家庭中,妈妈们每天都为子女操碎心,小到吃喝拉撒,大到成家立业,似乎一旦冠以母亲的头衔,人生任务数量与难度陡增,

然而,你有没有做过这种假设:如果有一天你将不能再陪伴孩子了,你现在会做些什么呢?

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位妈妈,希瑟·麦克马拉米,在诊断为乳腺癌晚期后,希瑟·麦克马拉米的生活面临崩溃,频繁的手术和化疗似乎能暂时延长她的生命,但不会阻止那不可避免的死亡。

在意识到即便自己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周遭的世界仍旧运转如常之后,希瑟开始尝试用全新的视角和超然的乐观态度对待生活,她用最大的热情去感知世界、尝试新鲜事物、爱身边的人。

▲希瑟和她的丈夫

在艰难痛苦的手术和化疗间隙,她开始“秘密地”执行自己的“妈妈卡片计划”,也就是将自己的经历和希望写成书信,集结成册,在她女儿每一个人生关键点的时刻送出去,也是希望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为五岁的女儿布里安娜创造爱的美好回忆。

这本名为《给布里安娜的卡片》的书是希瑟仅用四十九天时间写就的。

第五十天,就在把书的手稿交给出版商几个小时之后,希瑟在丈夫杰夫的陪伴下安详地离世。

而在这些卡片里,罹患癌症的希瑟感悟些什么呢?

▲希瑟给布里安娜的卡片

01死神没有放过我,我又何尝放过他

有一个场景是希瑟写个女儿布里安娜告别单身派对时的场景。

因为要做放化疗,头发掉光是每个癌症患者逃不掉的命运。

希瑟一直留着闪亮的棕色长发,她在书中说道,自己很难接受一头秀发一把一把的掉光。

▲希瑟和布里安娜

于是,她干脆找到一个场地,举办了一个“剃头派对”,还为此买了一个蛋糕,邀请最亲密的朋友以及丈夫和女儿参加,这充满仪式感的“剃头派对”,让希瑟邀请的每位朋友都觉得充满意义,例如她的朋友摩根,剪头发的过程中她一直坐在希瑟的后面,似乎掉下来的头发越多,摩根脸上的笑容也越大,最后摩根说道:“我都要嫉妒了,真不敢相信你剃头后竟然这么好看!”

▲患癌症后的希瑟

这是一种抚慰,也是一种鼓励,更是希瑟举办这一场派对的意义所在。

得了癌症的希瑟自然知道自己逃不过死亡,干脆就直面死亡,“剃头派对”显然成了她的高光时刻。

希瑟主动地寻求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意,这正是活出自我主张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也是她对孩子布里安娜做出的榜样:面对人生磨难,懦弱哀伤不如勇敢面对。

言教不如身教,希瑟找到了自己面对癌症的勇气,更是作为一位母亲即将离别孩子时的勇气。

02给予时间是爱最好的表达方式

身患绝症的年轻必然会从别人那里得到两样东西:

一个是各种关于如何带病生活的建议,而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人提出帮忙。

而对于希瑟来说,这两种东西都不是她所期望的,往往无目的的善意会帮上倒忙。例如希瑟说道:

如果你想帮我们修草坪的话,还是要务必问一声。这上午有点不可思议——有人帮忙修草坪还不好吗?当然,这绝非坏事,但是只是从这个角度看一下:这很可能是我的丈夫杰夫为数不多可以逃离家里乱七八糟的事的时间,这也是他大脑放空,难得独自呆在外面的时间,他本可以有机会不受任何打扰,消化生活里的不愉快,然而一个陌生人的“帮助”却剥夺了他这个机会,这么看来,这种帮助反倒缺乏了善意,不是吗?

夏山君想,无条件的支持才是任何看似需要被帮助的人最想获得的,尤其是那些在思想上饱受困扰的人,倾听烦恼,不随意评判,给予所有的爱便足矣。

▲剃头发后的希瑟

这让夏山君想到,在一次带着小朋友去芬兰冬令营的时候,一个9岁的孩子因为不适应集体出行的环境,他很难和其他孩子一起进行游戏学习,平日不说话,内务也很难按时完成,吃饭时看起来胃口也并不好。

夏山君的伙伴们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便主动和这位小朋友聊天谈心,告知他如果不尝试改变,自己会在这次冬令营中一直不开心的,

“你要做的就是多讲讲话,明天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下厨房,你肯定做得到,这点小事对你不算什么”

正是这样的鼓励,他在接下来的两天有了很大改观,笑脸变多了,和其他小孩子的互动也变多。

夏山君想,其实老师们没有要帮助这个孩子做什么,倾听他的不快乐,然后去相信他,就是最好的支持,也是从小对孩子“鼓励式教育”最佳体现!

善意不能抵消残酷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对自己保持着对自己的诚实,才能字面一切不如意。

真正的爱,不是同情与讨好,是给予时间。

03死亡,是最精准的生命教育

直面事实,不欺骗,这是作者在面临与癌症博弈时最佳的一种展示。

而她也深知,“哄”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在“致布里安娜18岁的生日”这张卡片上,作者认为孩子的世界并非父母所时刻都能才想到的。

例如,当她家里的狗狗去世时,作者选择的是平静的告诉孩子狗狗去世这个事实,并没有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去欺哄她,孩子会发出一系列的疑问,作为家长该做的只是把疑问一五一十的解答而已。

同样的,在面对自己不久于人世后,作者选择的也是让丈夫告诉孩子事实,而不是“妈妈去了天堂”“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这样模棱两可的欺哄,这样的谎言是父母自认为的善意,而孩子只会想“原来妈妈宁可去很远的地方也不见我”,那才是孩子们真正的所思所想。

▲希瑟一家

年3月14日,《奇葩说》节目选手邱晨确诊甲状腺恶性肿瘤。在接受治疗后,她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很长的疤,别人问她怎么回事,她轻松地说,“换了个头”。

但知道真相的人都笑不出来,她说连自己开玩笑,同事们都不笑了。

她在知道结果的一个小时内,做了自己想到的所有该做的事。

“我清晰的记得拿着医生的诊断书,从医院门口。走到我上车的地方。从医院回家的一个多小时路程里我都干了什么样的事情。医院。我查了手术前后应该注意什么事情。我跟家人朋友商量了手术安排。跟工作伙伴交接了所有的工作。我甚至没有忘记跟我的健身教练请假,说要暂停我的训练。一个多小时,满满当当全干了。我记得当天晚上回家还做了两件事情。认真的跟我的团队写了一封信,交代了病情。第二天参加了公司读书分享比赛。做了十几页的PPT。还拿了第一。”

▲邱晨《奇葩说》自曝患肿瘤

邱晨说道:“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死亡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对我们一视同仁,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放下内心的偏见和傲慢,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漫不经心。

我不会劝你们,别害怕,我会跟你们说,恰恰是因为害怕,所以说出它的名字、面对它的日期,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去拥有对抗它的可能性。”

这是死亡才会教会人们的事情,它像一盆冰水泼在熟睡人们的脸上,惊讶、惶恐、愤怒,所有复杂的思绪可能在瞬间发生,

但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做到向死而生是唯一面对死亡的出路。

向死而生,是在明白“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的前提下,让自己走向死亡的过程尽可能精彩而有意义。

这是最精准的教育方式,对自己,对他人,尤其是留着许多牵挂的孩子。

愿每个人都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它将传递给下一个生命,生生不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jc/98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