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之二
(接上期)三、黄曲霉毒素具有肯定的强烈的致肝癌作用,能诱发实验动物发生肝癌,可能是人类肝癌的始动因子或促进因子。图:黄曲霉菌素示意图我国肝癌高发区普遍具有温暖潮湿的特点,譬如广东省。这些环境特点特别适宜黄曲霉菌的生长。医院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绘制出全国黄曲霉菌污染的分布图,与肝癌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十分吻合,黄曲霉菌是几种有毒霉菌的一种,它的毒素B1对肝脏有强烈的毒性,并与乙肝病毒被认定有协同致癌作用。此外,黄曲霉菌可抑制细胞的免疫功能,促使乙肝病毒在一定人群中高度流行,这些都会导致一些乙肝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我国已首次确定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和黄曲霉菌,分别为肝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病因和重要的辅助病因,它们可以3.5倍的增加乙肝和丙肝患者的肝癌发病率。黄曲霉菌毒素生长在哪里?黄曲霉菌是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腐生真菌,它可以在粮食、油料及饲料中生长繁殖,并在此过程中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呈灰绿色,背面无色或微黄色。菌体由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很容易污染花生、玉米、棉籽及麦类、薯干、大米、豆类等,尤其是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生长繁殖非常迅速,可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在土壤、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分布较多,在玉米、通心粉、奶制品、食用油等食品中也能检测出黄曲霉毒素。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降低或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①一般情况下,谷物含水量在13%以下、花生仁含水量在8%以下时,霉菌不易滋生。理想的贮存条件是把粮食放在干燥低温环境,温度在12℃能有效控制霉菌的繁殖。此外,降低氧气浓度,也能抑制黄曲霉菌的产生。②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破损、皱缩、变色和虫蛀的谷粒中,这些带毒颗粒比健康颗粒轻,外观也更容易识别,可以人工去除。③在淘洗大米时,用手搓洗,倒掉水中的悬浮物,有助于洗去黄曲霉毒素。④黄曲霉毒素更耐高温,在℃高温下才能分解,一般的烹调温度难以将其消除,高温高压去毒效果较好,但维生素的损失也较多。因此,除了花生以外,玉米、豆类、食用油等食物中都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长霉变质后千万不要食用,不要为牺牲一点钱而丧失健康,甚至丢了性命。
上一篇文章: 肺结节,有转癌危险,清代中医名方清热解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未完,静待下期精彩内容)
个人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zl/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