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限制了人类寿命的长短,人类能否突破
德国的一位教授进行过这样的一个研究:食用排泄物能否延长寿命?
这次的实验研究对象为青鱂鱼,这是一种寿命很短的鱼类,将几只中年青鱂鱼放置到含有抗生素的水中,杀死其自身的肠道菌群,然后将这些青鱂鱼放置在无菌水中,并把幼年青鱂鱼的粪便混合于水中。
在一段时间过去以后,科学家惊奇的发现食过粪便的中年青鱂鱼相较于普通青鱂鱼来说寿命普遍延长了21%-41%。这项实验虽然是以鱼类为研究对象,但不得不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此外,中科院于年在《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个延长人类寿命的研究报告,科学家团队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了一种名为PCC1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平均拉长人类寿命64.2%。从以上两个研究可以看出,人类在不断探索永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限制了人类寿命的长短。
本文将以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的研究成果来解读人类衰老的本质问题以及衰老和寿命的关系。
从衰老的角度来看,当人体衰老到一定程度,寿命也就到了终点,也可以这样理解,寿命体现了生物对衰老的抵抗能力,当生物无法抵抗衰老时,寿命自然也就终止了。而且《自然》杂志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人的寿命是由我们身体中每一个细胞的衰老速度决定的。
直观的感受告诉我们,人体的衰老和两个因素有关,即基因和环境,还有一个直观感受,有的人老的快有的人老的慢,甚至有的人会因为一些事情的影响而一夜白头,历史上的伍子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的研究成果表面,直接影响人类衰老的是人体内叫做“端粒”的东西,而目前所研究的对于人类抗衰老的办法也是从“端粒”着手的。
端粒是什么。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衰老,是因为身体上的某些细胞不再更新了,关于人体衰老,还有一个哲学故事。
假设有一条船,每天更换一个零件,直到将这条船身上所有的零件都更换了,那么这条船还是原来的船吗?
所以这个故事和人体衰老很像,身体里面的细胞不断地在“更新换代”,但我们依旧是“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这种“更新换代”一直可以持续下去,那么人就不会发生衰老,自然也就不会死亡。但关键在于,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而言,细胞的分裂是有限次数的,而决定细胞分裂次数的正是端粒。
在人体内,每个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端粒就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
举个例子,把染色体比喻成一根鞋带,而端粒便是鞋带的塑料头,塑料头对鞋带末端起保护作用。对应到端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对DNA序列起到保护的作用,但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都会变短一些,这里有一个临界值,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端粒总会短到一个最小值,这种情况下端粒对染色体就失去了保护作用,这样一来染色体就不能正常复制,自然而然细胞也无法继续分裂。
所以从端粒说的角度来看,人衰老的本质是端粒变短了。
端粒能否有再次边长的机会。
端粒的长度直接会影响人体的衰老,所以有的人老的快,有的人老的慢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端粒除了影响人体的衰老以外,还会影响认知能力等等。换个角度来说,有一个很长寿的老人,而且老人神智很清晰,从侧面反映出他们的端粒比较长。
问题来了,如果能增加端粒的长度,也就能有效抗衰老,从而延长寿命,但关键是能不能实现呢?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随后的一项研究表明,端粒是可以再次变长的,对于人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在一次实验中,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发现有一种叫做“端粒酶”的物质可以有效减缓端粒变短,甚至可以实现端粒的增长。
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问题变得很简单了?只要给人体补充足够的端粒酶,细胞就能不断分裂,人类也可以实现永生,但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因为端粒酶对于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即原本不该分裂的细胞会在端粒酶的作用下继续分裂,即“好坏不分”,这种情况会导致癌症的出现。
那么最稳妥的办法是什么呢?在人工对人体加强端粒酶的情况下,同时减少癌症的诱发,这样就实现了一举两得。
抗衰老的方法。
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俄罗斯富豪尤里·米尔纳等投资30亿美元成立了一个“抗衰老研究团队”,采用表观遗传重编程技术让已经衰老的细胞逆转还原成年轻的细胞形态,如此便从细胞层面有效阻止了人体衰老。
回到文章开头,中科院所研究的延长人体寿命的技术又是怎么回事呢。
普遍承认的一个观点是人的寿命和基因遗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生活习惯不好,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对衰老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就是内部基因表达的影响,即一种名为“修复蛋白”的物质。
修复蛋白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受细胞分裂次数的限制,人体虽然会衰老,但是通过这种蛋白的修复还能变年轻,这样一来会使身体各项机能一直保持在活力水平。相关研究表明,在人的年龄达到30岁以后,修复蛋白往往不能回到表达基因的修复岗位上,所以如此一来衰老细胞就会越来越多,而衰老细胞的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修复蛋白的生成,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人体会不断衰老。
中科院研究团队发现,只要我们能采取一定的方式将修复蛋白的基因激活,就会产生大量的修复蛋白,从而抑制衰老。而提取出来的PCC1这种物质可以杀死衰老细胞,从而促进修复蛋白的生成,从这个角度抗衰老。
如今,随着医学技术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抗衰老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距离实际使用仍有不少差距。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规律的作息,适量地运动等各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有效抗衰老。
写在最后。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甚至有人觉得永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我看来,没有绝对的幸福,能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期限内活出精彩,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文/业余小杜
参考文献: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所著的《端粒效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zl/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