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日向肺癌宣战,中国专家共商建设中国肺
詹启敏院士在开场致辞指出肺癌是我国城市和农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目前控烟仍是肺癌最大的可预防措施,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肺癌筛查有助于肺癌的早诊早治,从而降低疾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目前全球正在积极探寻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新技术与有效筛查路径。肺癌防治工作需要产学研多方努力,需要政府的支持。肺癌早期筛查要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和平台。重视大队列人群的研究,重视社区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并尽快把肺癌筛查研究成果从研究走向应用。希望通过以上措施遏制肺癌的蔓延,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宣传部部长、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在开幕式致辞时介绍道,具有30多年历史的中国抗癌协会在每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都会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抗癌联盟UlCC确定的世界癌症日主题,组织各省市抗癌协会和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癌症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如联合协会专家院士向政府谏言献策,向社会发出呼吁介绍常见癌症防治措施与方法,联合主流媒体进行癌症防治科普知识宣传,组织各种各样的专家论坛和针对百姓社会的健康大课堂。
大会中,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陈万青主任首先介绍了最新的肺癌流行病学,中国肺癌发病持续高发,肺癌防控形势严峻。中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吴宁教授介绍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全球进展。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介绍了血液标志物肺癌筛查国内外临床进展。
上海医院放射科主任张国桢教授分析了中国肺微小腺癌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挑战。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宋勇教授带来了肺部小结节危险分层与随访临床实践的讲座。上海医院韩宝惠副院长介绍了基于社区肺癌筛查初步经验。医院病理科主任林冬梅教授作了早期肺癌病理特征与诊断挑战的报告。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目前临床肺小结节高发,临床GGO(淡片状磨玻璃样改变)影像学手段难以定性,肺内小结节危险分层与肺癌的早期诊断需要临床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
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最后作会议总结致辞,王辰院士指出中国肺癌形势严峻,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国情、肺癌致病机制、医疗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国肺癌防控策略的制定不能照搬国外某一国家模式。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影像学与生物标志物等关键技术,共同推动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
王辰院士同时呼吁,中国各界应该投入更大资源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肺癌筛查项目研究,从而获得中国肺癌筛查手段、路径、成本与获益等相关研究数据,建立国家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临床研究平台。同时,我们应该大力推行烟草控制与戒烟教育,加强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多学科医师团队的培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
我国有庞大的吸烟人群、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存在室外大气污染、烟草烟雾污染、厨房油烟污染和房屋装修装饰材料污染等很多环境致癌因素,从国家癌症中心近期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们国家农村和城市地区居民癌症发病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而肺癌已经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之首位。如何早期发现肺癌,如何降低肺癌死亡率?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是目前“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最好的方法。本次专家论坛是世界癌症日中国抗癌协会组织系列活动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旨在呼吁肺癌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挽救更多肺癌患者生命。
作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和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部长,支修益教授在讨论发言强调指出让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ibzd/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