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避免恐癌心理,当心着了营销号的道
资料图:“病友”祝愿癌症患者早日康复。周毅摄议论风生利用普通网友癌症知识的匮乏,用伪科普制造煽动癌症恐慌,背后大多是别有用心的营销号在作祟。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从“谈癌色变、坐以待毙”的消极心态到“我能战胜癌症”的勇敢宣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怕癌到积极防癌、控癌、战癌,面对癌症,人类已经不再完全束手无策。然而,现实的另一面是,近年来,社交平台上,防癌治癌的伪科学“满天飞”,误导了人们防癌抗癌的正确思路。在很多人看来,癌症与死亡几乎可以画上等号,一些人一旦被确诊癌症,就早早进入“等死”状态。不少医生认为,有太多的癌症患者早亡并非因为疾病,而是因为过重的心理压力。其实,癌症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很多癌症经早期确诊后,可以通过手术等手段治愈。只要不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存活五年以上只能算“小目标”,存活十年以上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癌症不过是一种慢性病而已,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成熟和抗癌药品的不断出现,带癌存活时间将会变得更长,生存质量也会随之提升,癌症越来越不应该引发如此恐慌。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癌症;另一方面,也应该廓清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尤其是避免恐慌心理。而如今民众之所以对癌症普遍存在错误认识,与如今大量针对癌症的伪科普关系密切。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健康养生谣言在
上一篇文章: 深度一家抗癌药企的业绩之殇界面新闻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lcbx/1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