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天价疫苗预防12种癌症别逗了

一种可预防12种癌症的“天价”疫苗,据说正在富裕人群中悄然流行。有媒体日前报道,香港MDX医疗集团发布“DCV癌症疫苗”,元注射一针,可以预防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12种以上的癌症。还有这等好事?科技日报记者即刻连线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医院教授支修益,听听他怎么说。资料图是不是伪科学?试试这三面“照妖镜”“什么癌症都能治?就从这句广告词看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伪科学。”支修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不说别的,单就肺癌来说,就有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之分;非小细胞肺癌又包括鳞癌、腺癌、鳞腺癌和大细胞癌;有些癌是来源于上皮细胞,有些癌是从间胚细胞层来的……光是预防肺癌一种都不太可能,别说一起预防12种癌症了。恶性肿瘤的这种特点在学术上被称为“异质性”,大致可以理解为,即便被划分为同一种肿瘤,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有学术文章表明,异质性分两种:一种是在肿瘤发生的不同时期,同一个病人的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不同;另一种是不同病人得了相同的肿瘤,但是那个“相同”未必真是相同,仅仅是表型相同,不代表着基因型也相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此前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解释“异质性”。他说:人体内的基因组好比拿一个磁盘,往地下摔,摔一百万次没有两次碎片是一样的,没有两个肿瘤病人突变是一样的。人体有30亿碱基对,改变上千万个可能也不会患上肿瘤。治疗肿瘤主要的问题是找到哪一个是驱动突变,才可能靶向治疗。目前科学家正在通过大数据的方法来找到最关键的驱动突变基因(可以理解为核心部件),根据临床数据和比例目前找到了上千个肿瘤的驱动基因。可见,只靠“DCV癌症疫苗”产品说明中提到的那样,控制广谱WT1基因就可以预防(先假设所注射的物质能够调控该基因)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所谓“万能基因”纯属子虚乌有。因此,“无所不能、包治百病”是第一面“照妖镜”,特别是对于发生机理复杂的恶性肿瘤来说,更不可能“以一敌十”。“这类伪科学还有一个特点,没有具体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事件。如果它是个真事儿,就应该有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和科研成果数据,就应该在国际或国内肿瘤大会上进行成果展示。”支修益解释,“如果明确说是美国某某大学的某个科研所或科学研究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表明,那其他科学家团队就应该可以验证这个研究,或者在全球肿瘤大会ASCO或国内肿瘤大会CSCO会议上介绍其研究成果和数据。”而香港MDX医疗集团发布“DCV癌症疫苗”没有披露任何的临床试验数据、相关临床验证如何推进,三期临床研究效果如何,有没有相关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布,哪些科学家科研团队参与了研究工作。说白了,这个成果就像凭空产生,无法“溯源”。“凭空产生、无法溯源”是第二面“照妖镜”,“商业操控、因利炒作”则是第三面“照妖镜”。“一个假新闻的产生虽说是凭空的,但一定是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支修益说,抗肿瘤新药研发和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到临床验证阶段,需要的资金量数以亿计。这时炒热概念、抬高股价、融进资金等方法成为很多资本玩家的高招,而假新闻也成为他们“玩转”资本市场的跳板之一。销售业绩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kingchance.com/jbjc/10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